t55p1342

标签: 原油

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

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

乌克兰,终于醒了?原以为俄罗斯背后最铁的盟友,是伊朗和朝鲜,结果绕了一圈才发现:真正能让俄罗斯稳住阵脚的,竟是那个一直没开口,也从未送过一发军援的国家——中国!2022年春天,当西方制裁的大网刚罩向俄罗斯时,不少人都觉得这个国家的经济要悬了。欧盟当时放话要让俄罗斯的石油卖不出去,可看看数据就知道,这话说得有点太满了。年初的时候,俄罗斯还给欧盟供应着31%的原油,到了2023年第一季度,这个比例就跌到了3.2%,美国倒是趁机成了欧盟最大的原油供应国。但制裁这东西就像给自己上了紧箍咒,欧盟虽然把俄罗斯的能源份额压下去了,欧洲老百姓却得在冬天里排队买木柴取暖,这大概是当初制定制裁政策时没算到的。德国的情况更能说明问题,这个欧洲经济的火车头2023年GDP不光没增长,还下降了0.3%,全年平均通胀率飙到5.9%。工厂老板们看着天然气账单直挠头,不少制造业厂子干脆停了工,全年制造业产出下降2%。说好的要把俄罗斯经济打回石器时代,结果自己先体验了一把工业文明倒退的滋味。那些原本依赖俄罗斯廉价能源的工厂,要么减产要么外迁,倒是让不少发展中国家捡了些转移的订单。就在欧洲忙着给自己找替代能源的时候,俄罗斯的油轮和输气管道正在悄悄改变航向。2023年,俄罗斯卖给中国的原油达到了1.07亿吨,比上一年增长24%,差不多占了中国全年原油进口量的五分之一。这意味着每天有近30万吨俄罗斯原油通过油轮或管道运到中国,足够填满150个标准游泳池。西边少卖的原油,东边补上了还绰绰有余,俄罗斯能源部的人估计,光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一年就往中国输了230亿立方米天然气,足够北京全市用两年。能源出口的转向直接稳住了俄罗斯的钱袋子。虽然西方媒体天天喊着俄罗斯能源卖不出去,但2023年俄罗斯油气产业收入还是达到了9万亿卢布,跟2021年没受制裁时差不多。要知道这可是在国际油价波动、欧洲市场丢失的情况下做到的,其中中国市场的贡献功不可没。俄罗斯财政部长说油气收入占联邦预算的三分之一,这笔钱要是没了,俄罗斯经济才真要出大问题。金融方面的变化更有意思。西方把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后,大家都以为俄罗斯会陷入支付困境,结果人民币成了意想不到的"救生圈"。两年前人民币在俄罗斯出口结算中只占0.4%,到2023年已经飙升到34.5%,进口结算更是达到36.4%。就像西方抽走了美元结算的梯子,中国顺手递过来人民币的跳板,俄罗斯商家现在跟中国做生意,直接用人民币算账,省去了换美元的麻烦。这种货币转换悄无声息,却比任何高调援助都来得实在。中俄贸易的互补性在制裁下体现得淋漓尽致。俄罗斯往中国运原油、天然气、煤炭,中国则往俄罗斯送机电产品、智能手机、家用电器。在莫斯科的商场里,华为、小米的手机专柜越来越显眼,中国品牌的家电在俄罗斯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这种你来我往的生意,既让俄罗斯老百姓没因为制裁断了生活物资,又让俄罗斯企业有了稳定的出口渠道。2023年中俄贸易额虽然没有具体数字,但从能源贸易的规模就能看出,这个数字肯定少不了。相比之下,伊朗的无人机、朝鲜可能的军事援助,在整个俄罗斯经济大盘子里只能算小打小闹。俄罗斯一年几千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能源出口占了一半多,这些可不是靠几架无人机或炮弹能替代的。中国虽然从没说过要帮俄罗斯,却用实实在在的贸易合作,给了俄罗斯最需要的经济支撑。就像两个人打架,一方被围堵,另一方不递拳头,却递了碗热饭,这种支持比啥都管用。俄罗斯经济2023年不仅没崩溃,甚至比一些欧洲国家过得滋润。西方原本想通过制裁切断俄罗斯与世界的联系,结果反而把俄罗斯推得更靠近中国市场。现在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有了稳定买家,货币结算有了新通道,老百姓需要的消费品也没断供,这些都不是靠喊口号能解决的问题。中国没送过一发炮弹,却用市场、货币和贸易,帮俄罗斯筑起了一道经济防线。看看欧洲那边,制裁带来的能源价格上涨让工业成本飙升,德国汽车厂减产,化工企业裁员,而俄罗斯这边靠着向东出口能源,财政收入稳住了,经济也没出现预想中的崩盘。这种鲜明对比说明,在现代经济中,市场的力量往往比政治口号更实在。中国没标榜自己是俄罗斯的盟友,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患难见真情"。西方越是想孤立俄罗斯,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就越紧密,这大概就是制裁者最不愿看到的结果。现在回头看,那些当初预测俄罗斯经济会崩溃的专家们可能忘了,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就在亚洲。当欧洲把俄罗斯能源拒之门外时,中国庞大的市场正好接盘。俄罗斯的原油、天然气通过管道和油轮源源不断运来,换成人民币后又能买回需要的商品,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循环。这种经济上的相互需要,比任何军事同盟都来得可靠。
9月11日,印度阿达尼集团突然扔出一颗“重磅消息”:旗下所有港口,即日起禁止任何

9月11日,印度阿达尼集团突然扔出一颗“重磅消息”:旗下所有港口,即日起禁止任何

9月11日,印度阿达尼集团突然扔出一颗“重磅消息”:旗下所有港口,即日起禁止任何被欧盟,美国,或英国,制裁的船舶停靠。其实阿达尼集团这么干,也不是真的想在国际上选边站,更像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才自保。要知道,阿达尼集团手里握着印度近三成海运货物的运输,可它的命脉早就跟西方资本绑在一起了。像美国的GQGPartners和贝恩资本,不只是在它这儿投了大钱当大股东,更是它在全世界找项目、拉投资时的“信用靠山”。这种依赖有多脆弱?2023年一份美国做空报告就让它的市值一夜之间跌掉上千亿美元,教训惨痛。眼下,美国法院又在调查它涉嫌运输伊朗石油的旧账,制裁的大刀随时可能落下。而且现在美国法院还在查它以前可能运输过伊朗石油的旧账,说不定啥时候制裁的大帽子就扣下来了,所以这次禁停的决定,更像是给西方递上的“保证书”。他们想靠着不跟俄罗斯做生意,换一张在欧美资本市场的“安全通行证”,说到底就是怕自己被制裁,赶紧切割风险。可企业层面的这点小算盘,却把天量的成本甩给了整个印度。第一个被砸中的,就是国家的能源生命线。禁令一出,每天约40万桶物美价廉的俄罗斯原油,直接被堵在了门外。要知道,这些原油过去撑起了印度最大商业港——蒙德拉港一半以上的吞吐量。多米诺骨牌瞬间倒下:俄罗斯石油公司控股的纳亚拉能源等炼油厂,8月份的进口量已经雪崩式下滑近七成,生产线被迫踩下刹车。更糟的是,俄罗斯那边也直接取消了之前每桶比市价低15美元的折扣,这么一来,印度炼油业原本的成本优势一下子就没了。麻烦还不止在能源这头,整个物流系统也跟着乱了。那些被阿达尼港口拒之门外的船,只能都挤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港,本来这个港就够挤的,现在更夸张,船只滞留的时间从之前的三四天变成了一周以上。能正常停靠的合规油轮,租金也跟着涨了三成,这些多出来的成本,最后都得由老百姓买单,现在市场上都在说,柴油价格每升可能要涨5卢比。就连印度的米农也受了牵连,印度本来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每年要卖给俄罗斯200多万吨大米,现在船找不到,运费又贵得吓人,好多订单都砸在手里,本来丰收挺高兴的,现在满脑子都是卖不出去的愁事儿。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印度这边把俄罗斯的油轮拒之门外,中国那边却成了受益者,那些被赶走的俄罗斯油轮,转头就开到了中国,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比去年同期涨了四成。这不仅让中俄的能源合作更紧密,还推动了能源贸易“去美元化”,现在中俄原油交易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都已经到43%了。说到底,阿达尼集团想给自己求个安全,结果却让印度吃了大亏,廉价能源没了,国内通胀要涨,农民利益受损,连国家的外交信誉和战略自主权都受了影响,这买卖做得可太不划算了。

贺博生:黄金高位震荡下周行情趋势预测 原油下周一开盘多空操作建议

原油消息面解析:周五亚洲时段,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45%至每桶66.07美元,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下跌0.5%至62.00美元。前一交易日,布伦特与WTI已分别下挫1.7%和2%,显示市场情绪依旧承压。国际能源署(IEA)在月报中...
9月12日,七国集团财长举行了线上会议,重点讨论对俄罗斯的进一步制裁问题。据说,

9月12日,七国集团财长举行了线上会议,重点讨论对俄罗斯的进一步制裁问题。据说,

9月12日,七国集团财长举行了线上会议,重点讨论对俄罗斯的进一步制裁问题。据说,出席会议的美国财长贝森特已明确要求七国集团对购买俄罗斯原油的中、印两国征收50%-100%的关税。如何看待这个动向呢?先看看现在全球能源贸易的基本盘,这两年国际形势变化大,俄罗斯的原油出口方向悄悄换了赛道。以前欧洲是主要买家,现在亚太地区接了过来,中国和印度成了俄罗斯原油的主要去处。印度这两年买得尤其多,已经超过了原来的主要供应国沙特和伊拉克,甚至签了十年的长期供应协议,把不少原油炼制成成品油再卖到世界各地。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也不少,这些原油实实在在地保障着国内的能源需求。美国这次提议的关税,听起来力度很大,但仔细想想有点说不通。国家之间买石油做生意,本来是市场规律说了算,现在第三方要跳出来给这笔交易加税,这种做法在国际贸易规则里很难找到依据。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其实也没完全和俄罗斯能源脱钩,之前还有消息说美国企业在和俄罗斯谈油气项目的合作,这种自己做着生意却不让别人买的态度,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再看看七国集团内部的态度,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加拿大作为今年的轮值主席国,最近就对中国释放了不少友好信号,显然不想把关系搞僵。欧洲国家的处境更微妙,虽然嘴上喊着制裁俄罗斯,实际上不少国家还在通过各种间接方式购买俄罗斯原油,这种“边制裁边购买”的情况本身就挺矛盾。如果真要跟着美国对中国和印度加税,很可能会引火烧身,毕竟欧洲企业和中印有不少贸易往来,对方要是反制起来,吃亏的可能是自己。美国提出这个提议,背后可能是想通过施压中印度来孤立俄罗斯,但这种思路恐怕很难奏效。中国早就明确表示,会根据自身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关税战没有赢家。印度虽然之前在美国的压力下受过制裁,但这次面对关乎国家能源安全的大事,恐怕也不会轻易让步。更关键的是,美国自己国内对油价特别敏感,现在汽油价格刚降到四年来的夏季低位,如果真因为制裁中国导致全球成品油供应出问题,油价很可能反弹,最后美国老百姓恐怕第一个不答应。说到底,这种单边制裁的做法,本质上是把经贸问题政治化,既不符合市场规律,也破坏了全球贸易体系。七国集团作为发达国家俱乐部,更应该遵守国际规则,而不是搞这种双重标准的操作。中国和印度购买俄罗斯原油,是基于自身能源安全的合理选择,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干涉。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这种加税提议只会增加市场不确定性,对谁都没有好处。真正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尊重各国的能源自主选择,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而不是动辄挥舞关税大棒施压,毕竟在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合作共赢才是长久之计。参考资料:央视网《七国集团线上峰会强化对俄制裁》
彻底决裂了!日本外务省发布消息称,日本将俄罗斯原油的进口价格上限从每桶60美元降

彻底决裂了!日本外务省发布消息称,日本将俄罗斯原油的进口价格上限从每桶60美元降

彻底决裂了!日本外务省发布消息称,日本将俄罗斯原油的进口价格上限从每桶60美元降至47.60美元。​​​
贺博生:9.13黄金高位震荡下周行情趋势预测,原油下周一开盘操作建议

贺博生:9.13黄金高位震荡下周行情趋势预测,原油下周一开盘操作建议

原油消息面解析:周五亚洲时段,布伦特原油期货下跌0.45%至每桶66.07美元,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下跌0.5%至62.00美元。前一交易日,布伦特与WTI已分别下挫1.7%和2%,显示市场情绪依旧承压。国际能源署(IEA)在月报中...

原油:油价持稳 市场关注俄罗斯原油供应前景

油价企稳,因为美国尚未落实制裁俄罗斯原油的威胁,尽管乌克兰的无人机袭击增加令俄罗斯原油供应受阻的风险上升。WTI微升0.5%,收于每桶63美元下方,此前一度上涨2.6%。知情人士称,乌克兰的袭击导致该地区主要装油港Primorsk...

国内商品期市早盘涨跌不一 原油跌超2%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据Choice数据,9月12日,国内商品期市早盘主力合约涨跌不一,截至9:00,棕榈油...跌幅方面,原油、燃油等跌超2%,沥青、集运指数(欧线)等跌超1%,对二甲苯、PTA、玻璃、苯乙烯、沪金、热轧卷板、烧碱等微跌。
当地时间9月7日,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指出,目前伊朗约92%的原油出口流向

当地时间9月7日,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指出,目前伊朗约92%的原油出口流向

当地时间9月7日,伊朗最高领袖阿里·哈梅内伊指出,目前伊朗约92%的原油出口流向中国,这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局面存在重大风险,他还呼吁伊朗在石油生产和出口策略上实现“多元化”,并提升开采与加工能力,以使石油出口“更加有活力”,这是想不给中国石油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罕见发声,要求实现能源出口的“多元化”,同时改善石油生产与炼化技术,以避免过度依赖单一买家带来的战略风险。外界解读称,伊朗这是担心“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似乎对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心存戒心。波斯湾的油轮还在源源不断地驶向中国港口,哈梅内伊的这番话却像投入国际能源市场的一颗石子,激起不少猜测。有人说伊朗要减少对中国的石油出口,甚至有人觉得这是要“断供”的信号,可仔细看看伊朗这些年的能源贸易轨迹,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伊朗的石油储量排在全球前列,地下埋藏的黑色黄金本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却因为长期受西方制裁,出口之路一直磕磕绊绊。欧美国家的港口对伊朗油轮关上大门,国际支付系统也把伊朗排除在外,能稳定接收伊朗原油的国家寥寥无几。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不仅愿意采购伊朗原油,还能用人民币结算,帮伊朗绕过制裁的限制。这一来二去,伊朗的原油出口自然越来越依赖中国市场,从几年前的六成多慢慢涨到了现在的92%。在德黑兰的能源部办公室里,官员们对着出口数据犯愁。虽然中国市场稳定可靠,可一旦国际油价波动,或者中国的进口需求有变化,伊朗的财政收入就会跟着起伏。去年冬天,中国因为疫情防控调整,短期减少了原油进口量,伊朗的石油收入当月就下降了15%,连带影响了国内的基建项目进度。港口的油罐区里,一度堆着没来得及运走的原油,输油管的压力阀都得频繁调整,这种被动的局面让伊朗决策者心里很不踏实。哈梅内伊提到的“多元化”,其实是伊朗这些年一直在尝试的方向。他们派人去东南亚国家谈合作,想让印尼、马来西亚多买些原油;也和土耳其接触,探讨通过管道输送石油的可能性。去年,伊朗对巴基斯坦的原油出口量比前年翻了一倍,虽然总量不算大,但总算打开了一个新缺口。在非洲的安哥拉,伊朗的石油公司正在参与当地的炼油厂建设,想通过技术合作换石油订单,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出口渠道更分散些。提升开采和加工能力,更是伊朗的当务之急。南部的阿瓦士油田里,有些油井已经开采了几十年,出油量越来越少,设备也老化严重。伊朗的工程师们正在给这些老油井加装新的抽油设备,用新技术提高采收率。炼油厂也在升级改造,以前只能生产普通汽油,现在开始提炼更清洁的低硫燃油,这些高附加值的产品能打开更多国际市场,比如欧洲的环保标准严,低硫燃油正好能满足需求。中国和伊朗的石油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依赖。中国从伊朗进口原油,价格公道,还帮伊朗建了不少基础设施。在波斯湾沿岸,中国公司援建的油码头能停靠十万吨级的油轮,卸油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三成;伊朗的石油管道里,有不少阀门和泵机是中国造的,耐用性强,维护成本低。这种合作是互利的,伊朗需要中国的市场和技术,中国也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不会因为伊朗寻求“多元化”就受到影响。伊朗的石油部长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和中国的友谊像原油一样深厚,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话道出了哈梅内伊的真实想法,不是要减少对中国的出口,而是想在保持合作的同时,多几条出路。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先进的技术,能够为伊朗提供从能源设施升级到技术培训等一系列的支持。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伊朗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的石油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毕竟,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多一份准备就多一份安全感。现在,伊朗的油轮依然频繁穿梭于中伊之间,只是偶尔会绕个弯,去东南亚的港口看看,这种小心翼翼的试探,更像是在为自己的能源未来上一道双保险。
原油:油价持稳 OPEC+温和增产释放谨慎信号

原油:油价持稳 OPEC+温和增产释放谨慎信号

油价持稳,交易员权衡OPEC+决定温和增产与沙特阿美下调对亚洲原油售价的影响。WTI小幅上涨0.6%,收于每桶62美元上方,此前一周因市场预期将增产而下跌逾3%。OPEC+宣布10月的原油日产量将增加13.7万桶,幅度小于前两个月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