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55p1342

同是清军,为何左宗棠能收复新疆而八国联军却轻松破京? 历史留下耐人寻味的对比:

同是清军,为何左宗棠能收复新疆而八国联军却轻松破京? 历史留下耐人寻味的对比:63 岁的左宗棠率 6 万湘军一年半内收复新疆,全歼英俄支持的阿古柏势力;而 20 多年后,装备洋枪洋炮的 10 万清军却挡不住 2 万八国联军,眼睁睁看着北京被抢掠。这两场战争的胜负关键,不在枪炮而在人心。 收复新疆之战中,面对新疆被占、沙俄盘踞伊犁的危局,左宗棠力排李鸿章 “弃疆保海” 之议,以 “新疆丢则京师危” 说服朝廷。虽仅得 400 万两军饷,他联合胡雪岩借洋债补足军费,在兰州设厂造枪炮、建粮站、练精兵,六万湘军每枪备足三百发子弹,准备充分后闪电出击,五天急夺乌鲁木齐,十个月收复北疆,七个月扫平南疆。68 岁时他更抬棺出征震慑沙俄,最终助曾纪泽谈判收回伊犁,还在陕疆沿途栽下二十六万棵 “左公柳” 彰显气节。 反观二十年后的八国联军之役,清军早已腐朽不堪:军饷掺沙、新式枪械不配子弹,将领倒卖军火牟利;守军互相倾轧,甘军与义和团火并,聂士成部遭自己人暗算;天津大沽炮台指挥混乱到炮弹炸友军,守将荣禄临阵脱逃,慈禧一边宣战一边西逃,东南各省甚至搞 “互保” 坐视不理。北京城墙虽坚,却因军心涣散、腐败丛生,一天即被攻破。 两场战争的对比揭示:左宗棠靠精备、实干与骨气赢回疆土,而清末的溃败源于根上的腐朽 —— 武器可买,骨气难寻;城池可建,人心难聚。短短二十二年,大清的气数在贪腐与内耗中耗尽。

评论列表

江渐月
江渐月 25
2025-08-16 06:56
与八国联军之战是与列强面对面,硬碰硬,不可能有赢面。毕竟洋务运动的成果都来自于西方世界。

可乐兔 回复 08-16 11:37
井底之蛙,抗美援朝武器装备虽有差距但有苏联的海量军援根本不缺武器呢,1900年满清同时对11国宣战无人支援,国内大多精锐部队也都在观望,纯属闹剧

牧野 回复 08-31 00:49
没有赢面,哈,抗美援朝,17国联军。

Alex8001
Alex8001 7
2025-08-16 10:36
这就叫一將无能,累死三军

用户17xxx85 回复 08-27 22:09
这插图怎么一股浓浓的唐宋风

光刻机研究中心
光刻机研究中心 4
2025-08-18 11:45
满清伪朝不代表中国,孙中山直言太平天国是“民族革命的代表”,尽管他批判其未能摆脱专制,但这场运动确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民气与实践参照。

醒着做梦 回复 09-01 10:02
你这种说法不对,已经有很多批判的论述了。你顶多说满清不代表华夏,但现代中国的概念远超狭义的华夏。

牧野
牧野 2
2025-08-31 00:42